搶頭杵是金華婺城區(qū)湯溪范姓村民在清明祭祖時的一個十分奇特、有趣的民間活動。它以游戲為活動形式,以家庭婚姻為目的,搭起青年男女互相交往的平臺,并在游戲中加深了解,互相表達愛慕之情。這個有趣的活動始于南宋年間,一直到清末民初從未間斷過。
游戲由范姓未婚男青年家庭共同組織發(fā)起,鄰村未婚女青年自愿參加,游戲地點選擇在范姓的祖墳前舉行,因此,除了游戲的娛樂性和表達方式的原始直白,更有著祖先見證的無比神圣。
一開始,范姓未婚男青年家庭事先以五谷(米、麥、豆、高梁、粟)做成頭杵若干,之后,前來參與游戲的鄰村未婚女青年在祠堂管理員處領(lǐng)取花籃一個。一應(yīng)準備停當,接下來就是投杵,未婚男青年將頭杵投入自己鐘情對象手中的花籃中,每次一枚,可反復(fù)投遞,到了決勝的時刻,獲得頭杵最多的姑娘由范姓族中長輩戴上象征榮耀的花環(huán),所有未婚女青年則可以在自己花籃里投過頭杵的男青年中選擇自己的意中人。
鼓初起,鼓再起,直至過了三鼓,則鳴金,金亦三鳴。則繼之以大樂祭祖,奏花頭臺。引贊者引主贊者到太公墳前上香,三叩首,敬酒。姑娘們持香到祖墳前許愿,大抵也不過是為自己找個好兒郎。小伙子們擺好“頭杵”,持香到祖墳前祭祖,魯陽厚大范氏太公頭,忠字輩,95歲高齡的范卸銀自然要宣講一番人倫之義,此后腰鼓隊起舞,搶頭杵活動一下子熱鬧起來,直到“花魁”現(xiàn)身,太公頭給花魁佩戴柳條帽,發(fā)紅包。算是給搶頭杵的活動劃一個圓滿的句號。只不過這些男女青年是否就此定情,倒要看他們底下的心思。搶頭杵的游戲,在以往是一種擇偶的需求,在今日倒是更像游戲。彼此的好意,只是在那么一瞬間,全然不必擔(dān)心有什么別的用心。
現(xiàn)在,選美活動層出不窮,但日漸功利化的操作,以及大同小異的模式,讓活動的新鮮感、積極性已大不如前。倒是厚大這個東方古典版的選美,雖然名氣不大,卻為我們注入了一股干凈、快樂的清風(fēng)。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搶頭杵還與愛情、婚姻掛鉤,在那個由父母來主宰婚姻大事的封建社會,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一個突破。在今天,也很是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