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友太子》
故事講述的是古印度的波羅奈國有兩個王子,一個名叫善友,另一個叫惡友,名如其人,善友太子聰明仁慈,惡友太子性格暴劣,惡友非常嫉妒善友。善友太子因見眾生相殘而開國庫布施,結(jié)果國庫空虛。他決定入海向龍王索取心想事成的摩尼寶珠。惡友知道后,要求與善友一起去龍宮,惡友逃命而歸。善友太子歷盡千辛萬苦,取得了龍王的摩尼寶珠。善友太子在返回途中被惡友太子用竹刺刺瞎雙眼,奪走寶珠。幸好有牛王及牧人走過,牛王用舌頭將善友眼中的竹刺舔出,牧牛人買琴送與他,善友便到街上靠彈箏賣藝為生,師利跋國守園人發(fā)現(xiàn)善友琴藝超群,雇傭他到王宮看守果園,后來他在果園與公主偶遇,兩人最終喜結(jié)伉儷。善友的眼睛也在他們立誓起盟之時復(fù)明了。善友講訴了自己的身份,國王派人把夫妻二人送過波羅奈國。善友回國后,不計前嫌,請求父王饒恕惡友的罪行,惡友交回了寶珠,善友虔心供養(yǎng),為民祈福。
下一條
《須闍提太子》
上一條
《勞度叉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