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謙
呂祖謙(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稱“東萊先生”,為與伯祖呂本中相區(qū)別,亦有“小東萊先生”之稱。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原籍壽州(治今安徽鳳臺)。南宋著名理學家、文學家,出身“東萊呂氏”,為呂夷簡六世孫、呂大器之子。
呂祖謙博學多識,主張明理躬行,學以致用,反對空談心性,開浙東學派之先聲。他所創(chuàng)立的“婺學”(又稱“金華學派”),也是當時最具影響的學派,在理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 。與朱熹、張栻齊名,并稱“東南三賢”。著有《東萊集》、《歷代制度詳說》、《東萊博議》等,并與朱熹合著《近思錄》。
◆◆
◆◆
呂祖謙著有《東萊集》(《東萊呂太史文集》)四十卷傳世,另有《古周易》1卷、《書說》35卷、《呂氏家塾讀詩記》32卷、《春秋左氏傳說》20卷、《春秋左氏續(xù)說》12卷、《東漢精華》14卷、《麗澤論說集錄》10卷、《歷代制度詳說》12卷、《古文關(guān)鍵》2卷 、《近思錄》、《易說》、《周易音義》、《周易系辭精義》、《東萊書說》二種、《東萊博議》、《大事記》、《呂氏唐鑒音注》等?!端膸烊珪伤蚊t小集》錄其詩一卷,《全宋詩》亦錄有其詩。
所謂“鵝湖之會”,是指以朱熹為首和以陸九淵為首的兩個針鋒相對的學派,于淳熙二年(1175)在江西信州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辯論會,這是我國哲學史和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聚會,為時三天,于當年六月八日結(jié)束。《象山全集》所附《年譜》,引有陸九淵門人朱亨道的一段話:“鵝湖講道,切誠當今盛事。伯恭蓋慮陸與朱議論猶有異同,欲會歸于一,而定其所適從,其意甚善,伯恭蓋有志于此。語自得,則未也?!眳巫嬷t自己亦曾回憶此事說:“某留建寧凡兩月余,復同朱元晦至鵝湖,與二陸及劉子澄諸公相聚切磋,甚覺有益。元晦英邁剛明,而工夫就實入細,殊未可量;子靜亦堅實有力,但欠開闊耳?!币粋€“就實入細”,一個“欠開闊耳”,一褒一貶,判然分明。足見就總體來說,呂祖謙是傾向于朱熹,而對陸九淵是有所批評的。